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教改资讯


又一批新职业诞生 相关职业素养要跟上



“薇娅、李佳琦们就要转正啦!”“厉害了,互联网营销师、核酸检测员、在线学习服务师、社群健康助理员……这些,都成为我国目前最新的职业了!”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不少传统企业生产经营受阻,一些企业遭遇生存危机,人员面临就业困难。不过,“危”的发生激发了对“机”的创造。不少企业转变经营思维,线下道路不畅线上来补,一时间,直播带货模式风起,对网络主播的需求增加。不仅如此,因为疫情,社会对病毒检测、社区管理、在线学习辅导等方面的需求也都急速攀升。
   近日,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发布《关于对拟发布新职业信息进行公示的公告》,其中新职业包括: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社区网格员、互联网营销师、信息安全测试员、核酸检测员、在线学习服务师、社群健康助理员、老年健康评估师等。新职业的产生对相关职业技能培训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新时期新需求,这些新生职业是否所有都可持续?新职业将对未来就业形势产生哪些影响?我国目前职业教育或职业技能培训是否能满足新职业或产业细分后企业用人需要?
   更多新职业的诞生呼吁职业技能培训跟上
   此次疫情在我国蔓延时,不少社区都采取了封闭式管理,居民出行受限,生活日常需借助社区网格员帮助;面对大量的核酸检测工作,人手明显不足;学校停课但不能停学,在线教育的爆发式增长也使得在线学习服务师的需求激增。不过,这些因疫情需要而“临危受命”的职业和岗位在“稳就业”和“保就业”方面是否具有可持续性?随着疫情的消失,这些领域的从业人员是否会面临失业的风险?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潘华博士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疫情对经济社会生活的改变将是全方位的、根本性的。随着疫情中一些营销方式及服务需求的改变,互联网营销师、在线学习服务师,以及核酸检测员等新职业将长期存在。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疫情的结束,一些新职业的岗位需求将会大幅减少,因此部分人员存在一定失业风险。“针对这一问题,应尽早出台预案,根据疫情的变化对这些人员采取分批次培训再转岗的措施,实现从‘非常态’向‘常态’的顺利过渡。”潘华建议。
   近年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已多次发布新的职业。据此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的调查显示,69.3%的受访者建议增强新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63.4%的受访者认为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促进精准就业,我国也在不断加强对职业技能的培训。就在疫情开始初期,为适应需要,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相关部门紧急印发了《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支持鼓励劳动者参与线上职业技能培训的通知》,加大覆盖主要行业、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课程资源供给,积极引导鼓励大企业、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社会培训机构等在疫情期间免费开放线上职业技能培训资源。
   近日,58同城正式宣布成立58同城大学,将在200个城市打造1000家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中心,目标是以按实时供需比和薪资大数据实现“精准学习,更好就业”。作为职业技能培训领域的开放性平台,58同城大学下设六大技能型人才培训学院,包括:房产经纪人大学、人力资源学院、家庭服务学院、汽车服务学院、网络营销学院、新媒体学院,提供多元化技能学习选择,培养专业化技能型人才。
   潘华表示,新经济、新职业对职业技能培训提出了新要求,尤其是在数字经济时代,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呼吁职业技能培训在职业教育、企业及互联网平台等多元主体参与下,营造更精准的产教融合新生态。
   新职业对就业形势影响具有两面性
   对于新职业带来的变化,在中国青年报的上述问卷调查中,64.8%的受访者觉得未来职业选择会更多样,61.5%的受访者觉得职业与兴趣会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47.9%的受访者认为未来人们的就业方式会更灵活,47.3%的受访者认为未来专业化分工会进一步细化。新职业将对未来就业形势产生哪些影响?
   潘华认为,这需要从正反两个方面看。一方面,这些新职业对稳定和促进就业将发挥积极作用。这首先表现在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十余年,虽然我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但城镇新增就业却稳步上升,这其中就有新经济发展催生的新职业的贡献。”潘华说,“数据显示,新经济对新增就业的贡献率达70%。未来一段时期,这种趋势将会得到延续。”其次,新职业的产生为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面临失业风险的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转岗就业机会。潘华认为,今后,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的进一步发展将为转岗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另外,拥有一技之长的自由职业者通过新职业获得了灵活就业的机会。这种趋势在本次疫情中已得到充分体现,未来一段时期将进一步彰显。除此之外,新职业激发各类群体创新创业活力,促进“创业式就业”和以创业带动就业。“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经济的持续发展将进一步降低创新创业门槛,创业式就业和创业带动就业将对未来的就业形势产生积极影响。”潘华分析。
   而另一方面,我们也应注意新职业的出现对未来就业形势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在潘华看来,新职业的不断涌现将进一步压缩传统产业就业空间,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面临更为艰难的处境。不仅如此,新职业虽然对稳定和促进就业发挥积极作用,但传统产业仍将是主要的就业平台。“不能过高地估计新职业在未来稳定和促进就业中的作用,而应通过促进新旧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更加成熟的现代经济体系,才能更好地稳定和促进就业。”潘华强调。
   新职业的培训应密切关注企业需求
   新职业发展之快,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及职业技能培训是否能满足产业细分后的企业用人需要?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根据我国产业发展的进一步细分,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发展,明确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根据这一要求,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发展明确了目标和指明了方向。
   “经过近几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基本上可以满足新职业和产业细分后企业用人需要,但仍然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潘华表示。首先,对新职业人才的培养途径、课程内容和考核评价方式等仍需进一步完善。其次,对新职业人才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指导思想仍是就业教育,对新职业人才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足。另外,目前我国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多处于较低层次,社会和企业对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的认可度还不高,严重制约了新职业人才的培养。
   对此,潘华建议,应围绕新经济、新职业的要求,进一步明确新职业人才的培养途径、课程内容和考核评价方式,密切对接用人单位需要。应改变单纯强调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就业导向,注重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还应不断提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层次和水平,使职业院校和职业技术培训机构成为推动企业、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技术源和创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