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教学简报2008年

教学简报2008年第十期(总第16期)

发布时间:2008-9-1 13:19:50 来源: 点击次数:213次


教学简报



2008年第十期(总第16期)

 

职院教务处主编                      2008年8月31日

﹌﹌﹌﹌﹌﹌﹌﹌﹌﹌﹌﹌﹌﹌﹌﹌﹌﹌﹌﹌﹌﹌﹌﹌﹌﹌

职院教学研讨会交流发言
(摘要)
刘继美 

今后一个阶段,经济贸易系总的工作目标是按照校党委确定的“打基础、谋发展”的总体要求,全面加强“内涵建设”,谋求“规模发展”。

一、系(部)建设

1.创造团结、和谐、愉快的工作环境。通过抓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切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促进系内全体同志坦诚相待、相互关爱、和谐共事,化解、疏导在工作中产生的各种内部矛盾。

2.营造自由开放的思想氛围。鼓励所有教师参与教学改革,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可行性方案。只有具备了自由开放的思想氛围,才能产生新的观点、理念和方法。

3.打造优秀的教学、科研团队。通过政策引导,以“传、帮、带“的形式,培养教师扎实的专业基础、优秀的教学技法、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师德风范,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不断完善教师队伍结构。

4.加强民主管理,完善领导机制。进一步探索、完善系主任负责制,制定系务会议和党总支会议议事规则,完善决策程序和“集体领导、分工负责、合作共事、做好工作”的运行机制。同时建立和完善二级教代会制度。

二、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

总的原则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共建道路,实施实质性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1.加强专业建设,强化特色,创出品牌。根据市场需求,灵活增设新专业或专业方向,加强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的建设,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

2.合理设置课程体系,打造精品课程。围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来设置课程体系,积极参加职院和省级精品课程建设;试点编写高职教育教材,尤其要与行业企业联合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

3.探索高职教育规律,深化教学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原则,在教学方法上融“教、学、做”为一体,以公开课、观摩课活动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索考试形式、题型结构的改革。

4.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大校内实验实训室、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争取每个专业都有实验实训室;至少建立两个以上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积极组织开展市场调查、现场参观等实践教学。

 5.积极组织职业技能证书的培训和考试工作。争取设置职业技能鉴定站或考点,组织好各种职业技能证书的培训工作,力争毕业生双证书率达到80%以上。


职院教学研讨会交流发言(摘要)

金 中

校党委明确提出,职院现阶段的工作目标定位是“打基础,谋发展”。发展必须夯实基础,包括软基础和硬基础两个方面。理念是软基础的关键,有了正确的理念,将其付诸实践更尤为重要。

一、更新理念,创新做法 

理念是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项教学任务密切相关的重要课题。在更新理念方面,我们做了一些必要的工作。

1.及时组织学习高职教育文件。组织全系教职工学习教育部[2006]16号文和高职高专评估指标体系,并明确提出全系工作主线,即“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内涵建设”。

2.率先召开首届系级教学研讨会。确定当前的首要任务:尽快实现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组织设计方式方法向高等职业教育转变。

3.积极采取有效举措践行理念。(1)力推并规范教研室的教研活动制度;(2)开展听课评课活动;(3)组织开展学生职业资格证书的教育、培训和考试;(4)申报4门精品课程;(5)积极探索、开展专业群建设;(6)推出1门课程参加全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7)组织开展首次教学观摩课活动;(8)开展思政课社会实践、应用英语能力竞赛、体艺综合训练营等活动。

二、探索实践,搭建平台

 1.确定建设方针。教育部[2006]16号文件的一个核心要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一种理想模式。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是具有基础性意义的工作。我们确立了“校内外并举,分层次建设,分阶段实施”的建设方针

2.积极投入实践。我们与武汉百居易房地产公司 (后调整为武汉聚星房地产公司)合作。在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基础上,形成分阶段实施的“合作备忘录”,合作意向有八项:①企业专业人员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讲座;②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实训教学;③学生顶岗实习;④企业参与修订实施性教学计划;⑤合作共建教材;⑥共建精品课程;⑦组建“订单”班;⑧建设行业人才基地与特色专业。近期,房地产、旅游两个专业的校企合作也在同步实施(分别对口聚星公司、明珠豪生大酒店)。

抓牢重点 突破难点 培育亮点(摘要)
汤春来

随着学校 “三篇文章”事业发展格局的定型,学校的发展正在实现从“爬陡坡,赶进度”向“打基础,谋发展”的战略转移。“打基础”和“谋发展”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打基础”是“谋发展”的前提;另一方面,“打基础”和“谋发展”可以同时并举。

一、深刻领会一个指标体系

教务处就高职高专评估指标体系组织了两次内部专题学习,以增强评估及建设工作的针对性。新评估指标体系主要从以下方面作了调整:

1.总体框架。原评估指标体系是6个一级指标和“特色或创新项目”,15个二级指标,36个观察点;新的评估指标体系是7个一级主要评估指标,22个关键评估要素。 

2.评估内容。(1)原一级指标“办学指导思想”改为领导作用,其中增加了“1.4校园稳定”;(2)原一级指标“教学条件与利用、教学建设与改革”的内容分散到相关指标中;(3)实践教学、课程建设由二级指标提升到一级指标,突出了实践教学、课程建设内容;(4)原一级指标“教学效果”改为社会评价,注重用人单位(部门)对毕业生质量的实际评价;(5)原一级指标“特色创新”改为特色专业建设,新增加了建议重点考察内容“特色专业建设规划”;(6)新指标中增加了“4.5双证书获取”。

3.结论形式。将过去的选优评估改为达标评估,评估不再评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的等级,而是将评估结论分为“通过”和“暂缓通过”。

4.评估方式。由原来的静态评估改为动态评估。新评估方案增加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要求高职院校每年10月份向教育部上报各类原始数据,这样做的目的是真正突出评估“重在建设”。

二、扎实推进两项基础工作

1.找准师资队伍建设的难点和突破口。从高职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来看,需要重视的不仅是教师数量问题,更有“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内涵建设问题:(1)现有教师个体的职业教育理念、职业技能水平跟不上事业发展的需求。有的系(部)已经有计划将自有教师输送到企业进行顶岗培训,值得提倡,建议学校在政策上对教师培训进行引导和扶持。(2)“专业教学团队”目前还是空白,必须从现在就开始重视这个问题,有意识地组建包括理论课教师、实践课教师、技能课教师“三位一体”的“专业教学团队”。

2.理顺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的机制。一年来,根据学校赋予的工作职责,教务处下大力气做了8个校内实验实训室的规划方案。但是,由于机制不顺畅等原因,建设效果与预期目标还有些距离。在理顺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机制方面,建议:(1)各系(部)、教研室根据教学和自身发展的需要提出申请;(2)由职能部门(教务处/实训中心)根据学校财力安排和实训室整体需求,会同系(部)、教研室和建设部门制定规划;(3)建设部门具体负责建设工作;(4)建设完成后,移交系(部)、教研室归口使用和管理。当然,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也要重视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吸引企业在校内建设实验实训室。这样既可以缓解资金不足的问题,又为将来申报省级实训基地创造了条件,条件成熟后还可对外开放,增加办学收入。

三、努力培育三个特色项目

发展要有特色,迎评要有亮点。初步设想,下一年度要在三个特色项目的培育和建设上下功夫:

1.着力培育2-3个特色专业。目前,石油工程技术、人物形象设计、数字印刷技术等专业基本具备了成为特色专业的潜质。

2.大力推进精品课程建设。继续做好院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和评审工作,力争在省级精品课程评选上有突破。

3.积极开展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培育2-3支院级优秀教学团队,为申报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工作是一项“润物细无声”的系统工程。只有扎实抓好每一个环节、细节,才能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规范管理可以提升学校的软实力,是高职教育加强内涵建设的题中之义。经过一年的发展,职院的管理已日趋规范,为提升职院的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